可惜好景不長,烽煙四起的消息竟然一樁接著一樁傳來了,大殿上,靖王太子殿下與群臣討論,竟無人願意領兵出戰,霓凰知道自己必須回雲南坐鎮,以防南楚藉機興亂,因此也無法招攬下帥兵出征的重責大任。

這些消息,耳目靈通的林殊又怎會不知道?他看著眼前掛著的巨型地圖,分析各地情勢,心中已然有了計較。

祁王、父帥、赤燄軍的冤屈是洗刷了,可流淌在他們血液中的,始終是保衛家國的那份忠肝義膽、那份深入骨髓的赤血熱誠,那才是真真正正的赤燄軍精神!

林殊是赤燄軍統帥林燮的兒子,自幼便浸淫在這股赤燄軍的精神中,沒有人比他更了解赤燄軍所代表的意義,所以他不但要洗雪赤燄軍的冤屈,更要延續赤燄軍的精神,若說洗刷冤屈還算是為了家門、七萬赤燄軍;但領兵出征、捍衛家國,卻是為了天下,為了保家衛國的那份赤子丹心!


為了達成洗雪冤屈目的,林殊先來和藺晨商量,因為他知道若要辦成此事,還需有藺晨的幫忙,因此在蘇宅中,他向藺晨開了口。


雖然藺晨總是牙尖舌利,愛虧人整人的,可為了梅長蘇的身體,他可謂耗盡心力,這股子朋友情義,林殊自然是知道的,他也知道自己這決定是在為難藺晨、讓藺晨難過,可他到底是林殊,想變回林殊的心願、赤燄軍的一切,藺晨是不會了解的,因為他認識的是梅長蘇,可最終藺晨還是答應林殊了,只因這是好友的心願,所以他雖不願、雖難過、雖不捨,但還是予以尊重,最終為了情義,更願陪林殊上戰場,親自照顧林殊身體,林殊雖然感念愧疚在心,可終究也只能如此,其實不只對藺晨,


藺晨前腳剛走,林殊似有所感,暮然回首,只見霓凰自另一方緩緩走來,眼眶泛淚,剛才林殊和藺晨的對話,她全聽到了,她知道她的林殊哥哥只剩下三個月的性命,霓凰不捨心痛,可一樣經過保家衛國的歷程、自沙場上廝殺過來的她,又何嘗不明白林殊的心思?她不能、也不會阻止林殊,更會去幫助他,兩人就這樣默然相對,雖無隻字片語,彼此眼神的交流,卻更勝過千言萬語。


就連靖王,在聽到林殊欲領兵出征的建議時,都出聲阻撓
"十三年的分離呀..."
"對於你、對霓凰、對其他人,都太難了..."短短幾句話,卻是沉重無比的事實,對於他們來說,這段歲月,實在太苦、太不容易啊。

即便明面上不能回復為林殊的身份,可那又如何?林殊就是林殊,就是赤燄軍的一份子,就是為了保家衛國而存在的,他細細分析局面,也確實如他所說,唯有他掛帥出征,整個局面方能穩定。

靖王同霓凰一般,也是懂得林殊的心思的,他嘆氣、心痛,可也沒有選擇。


愛情對於林殊來說,是深刻,卻不能、也不敢要的,對他來說,洗雪冤屈是首要目標,為此他需折壽、忍火寒毒的折磨,還要費盡心力,機關算盡,更免不了傷害無辜且與自己有交情的人,他身上背負著的感情債時在太多,不只是愛情,對於情誼深重的好友、忠肝義膽的下屬,哪一個都是還不了的情。。

林殊是經歷過地獄而起死回生的人,可他也是個幸運的人,在他身旁的每個人,包括霓凰、景琰、藺晨、飛流、甄平、黎綱、蒙摯...等,皆是可以與之掏心掏肺的對象,有的人終其一生,得不到絲毫真摯的情感,在這一點上,有那麼多人願意為林殊付出,林殊無疑是幸福的,這也源自於他個人人格的成功,無論事林殊還是梅長蘇,都有各自過人的風采,殊途卻又同歸。


而這些人,不但可以為林殊犧牲付出,更難能可貴的是,都能體察尊重林殊的意志,尤其是霓凰,在知道林殊的打算後,連一句阻止抱怨的話語都沒有,忍下所有的思念、心痛,不顧自己的心願,就只是對林殊體貼的尊重,只因霓凰本身也是沙場廝殺過來的人,非常了解那種保家衛國的責任,國家有難,匹夫有責,更何況是他倆?


最重要的是,霓凰懂林殊的苦,霓凰是看過當初林殊是何等風光英勇、意氣風發的模樣,可現在,他卻是一身病體,這當中的差異,林殊的自卑與心願,她又如何不明白?即便霓凰在林殊面前,總是回復年少時那女兒家姿態的模樣,可再如何,一切都和以往不同了,當林殊站在景琰和霓凰面前,那兩人英姿颯爽的模樣是何等傲人,本來他也該是其中一員,而且是最耀眼的那個,可如今,此景只待成追憶,林殊心中,是無法釋懷,即便霓凰始終如一,自始至終都認為,林殊就是當初那個林殊,對於林殊心中的這個遺憾,也是枉然。

林殊寧願英勇風光的在戰場上廝殺,慷慨激昂的為國而死;而不是就此放下天下事,以病弱之姿,逍遙自在的過完所剩不多的人生。


霓凰了解,所以才會對著飛流說那些話:

"其實在很多人眼裡,他重回京城,已經完全變成了另一個人..."
"可是在我心裡,他永遠是金陵城內,最明亮的那個少年"
"永遠有著一顆九死不悔的赤子之心"
"我願意支持他、聽從他"
"讓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..."

在霓凰心中,不管世界如何殘酷的變化,時光如何無情的流逝,林殊依舊是林殊,未曾變過,她也未曾懷疑過。

另外,此處對話中不只有善體人意的"支持",還有無怨無悔的"聽從"

霓凰對林殊,真的是以毫無保留跟隨的姿態去看待的,就像一個妻子對待丈夫那樣。

我想,其實不只夏冬對聶鋒長滿白毛、面容不復以往毫不介意,若換做是霓凰,相信她也寧願林殊能活久一點,多陪她幾年;可這不是霓凰單方面願意就可,林殊背負著沉沉的重擔,他不能只為自己而活,只能為目標而犧牲,而這些霓凰都明白,因為明白,所以尊重。

只因愛到極處,才能如此體貼,可這當中的苦楚,怕是多少眼淚也訴不盡的。

飛流出乎意料之外,靜靜的聽人說話,面上淡淡的微笑,彷彿也能體會霓凰的心意。

 

終於到了出征當日,身穿甲冑的林殊,在陽光下英姿煥發,與霓凰騎馬並立,一對英姿颯爽的璧人,依稀是當年風光模樣,可此時此刻,心境卻已然不同。

知道林殊只剩下三個月壽命的霓凰,強顏歡笑說道
"兄長不要忘了,你答應過我,要帶我一起寄情山水,周遊天下,待戰事終了,你一定要先來雲南..."

這話明聽著是要林殊遵守承諾,可深層的意思,便是
"我希望你能平安歸來,一切安好。"沒有甚麼比得上林殊安然歸來重要。

林殊當然知道霓凰的用心,可都已經到這個時候了,再也不能像先前那樣欺騙霓凰,那時是為了不忍她傷心,可現在...林殊先是沉默,心中感慨,多少話語,卻不知該如何啟齒。

霓凰見狀,繼續說道
"我知兄長胸懷家園,只要天下還有狼煙紛爭未了,你我便無法像平常兒女般廝守..."

林殊此時表情的轉變變化,將無奈、痛心、堅定表達的淋漓盡致,不負天下負霓凰,已是不得不然的事實。

因為林殊終究是林殊,而霓凰也終究是霓凰。他們的愛,已不是為了彼此那麼簡單,更是要為了天下安定,將小愛轉為大愛。


最後,林殊深吸口氣,終於開口
"都說緣定三生,希望來世我們都可以生在平常人家..."

"可以平淡安穩的攜手終老。"

一個字一個字,清晰明白的說出口,許下三生之諾,堅定不移。只因此時一別,便是天人永隔,兩人此生再不能相見。他不想辜負霓凰,希望霓凰幸福,所以才會向夏冬託孤;可不僅是他,霓凰這輩子也不會辜負林殊,一輩子一個人,就算位極人臣,也會終生一人度過,那該是多孤獨,這些林殊全明白,可此生已注定會如此遺憾。


因此他許重諾,若有來生,定不負相思意,這輩子給不了霓凰的,他要用三生來彌補。

霓凰終於忍不住眼眶泛淚,她知道林殊的意思
"兄長此諾,來世也一定要記得..."這是霓凰對林殊,也是為自己,最後的一個要求。

深知這一去遂了自己的心願,全了赤燄軍的精神,定了大梁的天下,可唯獨辜負對霓凰的這份情感,林殊眼中盡是無奈,所有歉意、不捨、難以訴說的愛情,化作一句
"此生一諾,來世必踐。"

聽聞此言,霓凰回以美麗得讓人心碎的微笑,想必這影像會永遠且深深烙印在林殊的心中,即便到了來世、第二世、第三世,也永遠不會忘記。


林殊也回以一笑,再次堅定著他的承諾,生當復來歸,死當長相思。該說的都說了,兩人都明白彼此的心意,林殊策馬而行,霓凰忍淚看著他的背影漸行漸遠,神思似乎也跟著去了。


十四年前,她送他出征,是懷著一顆期待的心,想著待她林殊哥哥凱旋歸來時,便能娶她進門,她相信她的林殊哥哥一定會回來的,即便梅嶺慘案發生,霓凰也從未真正放棄希望,而林殊,也真的回來了。


十四年後,她又再次送他出征,即便心中仍有一絲期望,但霓凰心裡知道,她的林殊哥哥是真的不會再回來了,這一別,就是一輩子。


因此霓凰不捨復不捨,深深又深深的看著,直到林殊帶兵遠去,她要把這影像永留心中,以度過這一生。紅顏舊,而後紅顏老,最終紅顏歸去,靜待來世。


在林殊的隊伍中,赫然看到宮羽也在其中,雖然宮羽這般為宗主付出,卻得不到回應,也只是個可憐的癡心人,但最後宮羽還能執著於自己的愛情,陪著林殊在戰場上廝殺,可霓凰呢,君向北去她向南,同樣為了天下,為了職責所在,霓凰只能無視自己的心願,朝著南境出發,從此南北天涯兩隔。

忍別離,不忍卻又別離,唯不變此心悠悠。此刻,便如同紅顏舊的歌詞一般,忍著,不捨得,而分離。


最終,霓凰忍著淚拿過宮羽遞給自己的信,伸出去的手微微顫抖著,這不是林殊給她的情書私信,而是一封訣別書,上頭寫著"吾妹霓凰郡主親啟。"


關於殊凰的畫面,便到此為止,我覺得此處的留白實在不錯,短短一個畫面,卻訴說了多少心痛,留下更多深思的空間,我們不難想像,在多年之後,當天下太平,霓凰守著南境多年後,她頭髮花白,獨對青山綠水,細細思念林殊的背影,也許在她歸去後,牌位便立在林殊牌位的旁邊...

(完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解語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